欢迎您访问澳门·威尼斯人(Venetian)轴承生产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HASHKFK

新闻资讯

威尼斯人新闻

Venetian news

Venice威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尼斯旅游攻略

作者:小编2025-03-15 16:09:21

  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Venice威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尼斯旅游攻略

  乘坐“贡多拉”,感受这个水上城市的精彩。首先,在大运河上乘坐贡多拉欣赏水城的美丽风情。然后去总督宫,观看精美的威尼斯派壁画,走上叹息桥,传说恋人在这里亲吻便可以一生一世。中午,在旁边的餐厅大吃一顿,然后步行到达威尼斯的地标圣马可广场,这里是拿破仑称为“世界上最美的客厅”,参观圣马可大教堂后,旁边有甚多精品店,威尼斯的加冕和花边一定要珍藏一个作为纪念。傍晚时节,在“贡多拉”上欣赏运河沿岸的美丽梦境,别有一番情趣。

  水是威尼斯的源泉,生于水、成于水。我在写这篇游记时,被威尼斯人的创业精神感动,脑子里突然跳出“众志成城”这句成语。我觉得威尼斯的建城是诠释这句成语的最恰当例子。当年无数为战争和生计所迫的人逃避到这片水中泽国,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千辛万苦,在泥沼中打下以“几十亿”计的树桩,铺上路。架起桥,终于在树桩上建起了这座水上之城。其实威尼斯的造城方式与东南亚的水上村庄是一样的架构,但威尼斯最终“成城”了。威尼斯位于亚得里亚海深入内陆的一个泄湖中,建在离岸4公里外的浅水滩上,四面被海水包围,由118座小岛组成。狭义的威尼斯是指主岛上的老城区,内中水道纵横,是游客的销魂地。

  隔水而居的威尼斯人在安全有保障的情况下,开始安居乐业,逐渐发展、发达起来。水是威尼斯人唯一的生活资源,他们利用水运发展运输和贸易,威尼斯商人羽翼日丰威名远扬。1204年强大起来的威尼斯人参与了第四次十字军东征,攻占了君士坦丁堡(今天的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后来又打败了海上竞争对手——另一个意大利海上强国热那亚,最终确立了威尼斯的海上霸主地位,财富随之滚滚而来。出自商人家庭的马可波罗,为了探索新的商路,穿越欧亚大陆来到了中国,新的丝绸之路,也为威尼斯开辟了增加财富的渠道。鼎盛时期威尼斯的财富与中国的明朝相当,而大明帝国的人口是这个撮尔小国的500倍以上!但是俗话说“好花不常开,好景不长在”,后来西班牙和葡萄牙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随着欧洲海上贸易路线的改变、黑死病的侵袭、拿破仑和奥地利的进攻,威尼斯无可奈何花落去,日趋式微。近年来,随着水位的抬高,威尼斯这座老城也岌岌可危,许多人弃城而去,搬到大陆安家。威尼斯人的命运始终都与水纠缠在一起,乘水而来,逐波而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当年威尼斯舰队乘风破浪雄霸一方,载来四方的财富;如今支柱产业造船业早已是昨日黄花,商人们也改弦更张,只剩下那些老旧的华丽建筑,吸引着南来北往的游客。今日的威尼斯已经转型为以服务业为主的旅游城市,依然是船,只是军舰和商船变成了交通渡船和小舢板热热闹闹地穿行在威尼斯的水面上,续写着威尼斯的繁华。水,依然在载舟。

  到站下车换船,坐上威尼斯的公交车——轮渡,沿着著名的大运河开始了威尼斯之旅。威尼斯主岛没有汽车,所有王公大臣、贩夫走卒一律坐船或移步。即是叫水城,那河就是街道,船就是车。S型的大运河是主岛的最大河道,穿过市区将主岛一分为二,也是交通的主干道,两侧有众多的小河道与之相交叉,组成威尼斯密如蛛网、四通八达的水上交通系统。大运河上百舸争流,千帆竞发,当中是轮渡,两边是“贡多拉”,你来我往的十分热闹。千万别小看了这条大运河,它的意义早已超出了一条河的定义。

  从大运河的起始站桑塔露琪亚火车站到终点站圣马可广场,注意,当你站上渡船,已经开始了威尼斯之旅!最好事先做好功课,胸挂相机,手拿导游图,挤在船头或船尾(行李箱嘛就顾不上了),沿途左看右看、上看下看,一幢幢建筑接踵而来,威尼斯的精华正在你的眼前展开。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古人也像今人一样喜爱“水景房”。沿河两岸密密麻麻排列着豪宅华屋无数,教堂、宫殿、市场、商铺、老桥、码头,一座座“凝固的艺术”品在展尼斯的魅力,东西方建筑的艺术语汇在此交集,大运河就是威尼斯的历史、文化、生活的展示长廊。大运河是威尼斯的景观长廊,更是摄影人的创作舞台。因为威尼斯街巷狭小,拍摄建筑往往没有足够的距离,而大运河给人提供了足够的空间。尤其是早晚阳光斜射,色温漂亮,更是为好“色”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艺的舞台。找上一段反着亮光的S型的拐弯河道,背景是沐浴在金色斜阳中的教堂,近景是穿梭而过的小船,点、线、面,光、影、色全都有了,多美的威尼斯图片。珍惜吧,朋友。建议有时间、有兴趣的人,早晚在河上乘船来回拍摄。

  轮渡抵达终点站圣马可广场,注意,这不是你旅行观光摄影的结束,而是又一个的开始。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再也熟悉不过最有代表性的威尼斯风景画:前景是一排贡多拉尖尖的剪影,中间是蓝色海面,对面是赭红色教堂,前景、中景、背景构成一幅层次分明、色彩艳丽的图画。贡多拉和教堂,隔海相望,一静一动,互为伴侣,是威尼斯风景的一对主角。无论白天还是晚上,站在圣马可广场的临水码头上,都能给你带来无尽的享受。清晨,大海尚未苏醒,蒙蒙的晨雾尚未散尽,广场上的路灯还在闪亮,对面的教堂洗尽铅华,展开的是一幅淡雅的水粉画。白天,艳阳高照,码头一片喧繁,水中桅杆林立,岸边高楼联排,路上游客穿梭,大船小舟在波涛上起伏,展示着威尼斯的繁华。傍晚,斜阳给海面撒上金光,染红了对面的教堂,侧光雕刻出了建筑的立体感,给贡多拉和船夫披上金色的轮廓,油画般的风景画。夜晚,一切繁华随潮退去,只有黑色的贡多拉剪影在深蓝色的海面上伴随着波涛轻轻摇曳,对岸的教堂在迷蒙的灯光中越发神秘,我坐在码头上,沐浴着凉爽的海风,沉浸在这份宁静中。

  无数的小河像一张网构建起了威尼斯主岛,可以说它们是威尼斯的灵魂。它们四通八达,串起了千家万户使之成为一个城市;它们穿户走家,编织出威尼斯特有的水城生活;它们浅吟低唱,讴歌着威尼斯独具的浪漫风情。这些小河都是窄窄的、悄无声息地在千家万户门前流过。靠近圣马可广场和里亚托桥这些热闹地方的河道,沿河的房屋装扮得整齐华丽,但走到里面居民区,那就只有旧貌素颜了。那边厢,你可仔细欣赏彩旗猎猎华贵的宾馆酒店;这边厢,你可偷窥寻常人家的邻家女儿对镜贴花黄。古城里的历史文化和活色生香犹如一幅万花筒,等你用自己的脚步去探索、品味。临河的餐馆,一扇窗户、一个阳台、一对情侣就成了河上一幅美丽的图画。白日里,贡多拉载着兴致勃勃的游客在小河里晃悠,船夫们眉飞色舞地描绘着那些久远的故事,时不时还有“歌唱家”在船上为游客献艺,一曲“我的太阳”等男高音飘荡在水巷里,道出威尼斯水城的特色。在这个盛产歌剧的国度,“男高音”何其多也。夜幕降临,一条条幽暗、平静的小河里,昏黄的灯光把楼宇倒映在水中,朦朦胧胧的。在水城的各个角落里,一幅幅宁静的图画在抒写水城的情调。

  由于威尼斯空间狭窄,没有多余的地方来造引桥,所以水城的桥都是高高的拱桥,根据河道宽窄的不同,这些拱桥分为高耸的“驴背形拱桥”、坡度较缓的“半圆形拱桥”、如满弓形状的“微沉拱形拱桥”、“多种形式弧形拱桥”。在威尼斯漫游,就是不断的“上上下下的享受”。而这些高高低低的拱桥,也打破了水城的单调,把平坦的视觉空间变得生动起来,富于变化,增加了节奏的韵律感。威尼斯的桥,有木桥、石桥、铁桥,桥栏则更是花样百出:石柱、铁栏、铸铁枝条、木铁混合、单层、双栏的…… 远远的,看见一座桥,但看不见桥的那端是什么。爬到桥顶,才会看到前面或者是连着一个藏在深处的广场,或者是一条弯曲的水道,或者是拐个弯连着又一座桥,再或者,那是一户人家的门阶。至于在中国周庄大名鼎鼎的双桥,在威尼斯根本就不算啥,别说双桥是常见之物,三桥也不稀奇。

  里亚托桥(ponte di rialto)所有进出威尼斯的人都要从大运河上的一座大拱桥——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的里亚托桥下经过。里亚托桥又名商业桥,它用白色大理石筑成,是威尼斯的象征,桥两头用12000根插入水中的木桩支撑。如今的桥面上排列着两排金店和各种礼品店,与其说是桥,还不如说是横跨在运河上的长屋子。桥上整天挤满游客,你在任何时候都能看见各种面孔在桥边探头探脑,即使到了晚上这里也灯火通明、人流如织。桥两边沿河一溜全是铺着白桌布的中档饭店,卖的是水景,吃的是情调,晚间比白天更添“人来疯”。

  对于威尼斯人来说,圣马可广场是属于游客的中心,而他们的中心就是里亚托桥。在古威尼斯时期,以桥为界,圣马可广场这一边的是政治中枢,威尼斯最初的海关、银行、和许多行业公会都在这里。桥的对面,则是传统的集市区,是关乎人们柴米油盐的地方。里亚托桥是威尼斯的商业象征,曾作为欧洲的商业中心达300年之久,莎士比亚的名剧《威尼斯商人》就是以这里为背景的。至今,这里仍然是威尼斯人的生活区域,对面桥下右边是个大型的集市,左边的第一条巷子里,则藏着一家每天门口排着长队的小饭店。这片被称为“圣保罗区”周围都是些小街小巷的平民区。不过,大名鼎鼎的弗

  除了白天四处欣赏威尼斯千姿百态的桥,我还喜欢在夜晚的灯光下去观赏、拍摄宁静的桥。我在威尼斯街头乱转,问店家哪里的小桥多。答曰,到处是桥。开始还注意自己的方位和方向,后来就任意顺着小巷走,到处寻找小桥。在威尼斯要拍摄小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不是自己以为的沿着河边走就能看到一座座桥。那里没有“河边”,桥的两边都是人家的房子,房屋的墙壁直立水中,你得沿着小巷走,看到一个豁口走过去便是一座桥。七绕八绕,我来到了远离闹市的居民区,这里没有灯红酒绿人声鼎沸,只有安静的民居和古朴的桥。夜幕退去了白日里的熙攘游客,夜色遮掩了色彩缤纷的楼宇,小桥陪伴着老屋默立水上,一幅安静的画。昏黄的灯光下,水平如镜,倒影摇曳,昏暗而朦胧,宁静而幽美,引人遐思。在里亚托桥上,你会励志人生需要奋斗;在叹息桥上,你会叹惋人生苦短;在这里无名小桥上,你会顿悟,赞美生活的安宁和平。四周一片宁静,偶尔走过的路人提醒我,这里是活着的古城。我觉得,夜晚的威尼斯,是威尼斯人自己的,古老而安静,而白天,是属于游客的。

  威尼斯不仅是有水和桥,同样有灿烂的文化艺术。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富甲一方的威尼斯商人并非莎士比亚描写的那样只知道贪婪地赚钱,财富的增加促进了艺术的繁荣,这在遍布威尼斯的广场、宫殿、教堂中可以看到最好的见证。威尼斯由于所处位置和海上贸易的原因,在与各方的交流中吸收着不同养分,其建筑风格在意大利诸城中独具特色。没有罗马的宏伟、没有佛罗伦萨的古朴,它兼容并蓄拜占庭的装饰、罗马的高贵、哥特式的雄浑、阿拉伯的鲜艳色彩,交织出一片威尼斯式的华丽。这也是老旧的威尼斯依然精彩的缘故吧。

  当你走近教堂,第一的感觉就是眼花缭乱,不知眼睛先落在哪里。教堂五座拱门上的马赛克镶嵌画五彩缤纷,画着当初威尼斯人是如何从埃及把圣马可的遗骨偷运回来的。再往上看,十字军东征时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4座青铜马(真品收藏在教堂内)正待跃蹄奔腾。中间大门的穹顶阳台上,耸立着手持《马可福音》的圣马可雕像,6尊飞翔的天使簇拥在雕像下。最上面是五座巨大的洋葱头尖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加上各种雕像和花纹,面对这样万花筒般耀眼的大教堂正面,你得定定神,慢慢仔细地看清楚都有哪路神仙。教堂内部五个大圆顶、400多根花岗岩柱子、从大理石地板到墙壁,都用灿烂的镶嵌画覆盖。其中最耀眼的是“黄金祭坛”。祭坛后方有金色围屏(Pala?dOro),屏面上用了2500多颗钻石、红绿宝石、珍珠、黄玉、祖母绿和紫水晶等珠宝来装饰。中央圆顶上是一幅耶酥升天的庞大镶嵌画,祭坛之下是圣徒马可的坟墓。不要忘了2楼还有个博物馆,里面安放着从君士坦丁堡抢来的铜马真品。拜占庭式的圆顶和装饰,罗马式的拱门,文艺复兴式的栏杆,希腊十字形的教堂结构——这座教堂可以算是世界少有的多种建筑艺术风格的集合体,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虽然象形于伊斯坦布尔的索菲亚大教堂,两相比较,华丽有加但宏伟弗如,但还算是索菲亚之后世界第二大的拜占庭风格教堂。教堂免费,金色围屏2欧,里面不大光线较暗,不许摄影。大门右边的小门交费可登教堂平台。

  总督府又称公爵府,是一座歌特式建筑,往昔为政府机关与法院,亦是威尼斯总督的住处。总督宫最吸引眼球的是其外墙,阿拉伯式的墙面菱形花和哥特式的尖拱劵廊柱的奇妙结合,被公认为是世俗建筑中最美丽的作品之一。它的立面采用连续的哥特式尖劵和火焰纹式长廊,小拱门的每根圆柱上面都有一个十字圆孔,构图别致,色彩明快,带有浓厚的阿拉伯风味,把一座四四方方的总督宫装点得轻盈而剔透,极富图案式的美感。总督宫临水而立,下虚上实的建筑风格倒是与飘在水上的威尼斯岛相匹配的。它与旁边的圣马可大教堂形态各异,互为补充,丰富了圣马可广场的建筑艺术。艺术形式总是当时代的政治经济的反映。总督宫透空柱廊表达出威尼斯当时作为商业城市的公共性和开放性,最高长官的官邸不是戒备森严的,而是通透开放。可以比较佛罗伦萨的市政厅,高耸的塔楼和防卫型城堡,体现的是中世纪封建城邦国的封闭特点。所以有心人应该把建筑艺术与时代背景结合起来了解,才能真正掌握其精髓。先要读万卷书,然后才是行万里路,二者相辅相成。旅游,并非只是下车拍照,上车睡觉,你完全可以将其视为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和过程。

  总督宫的参观其实当你在门外排队时就开始了。屋檐下那一排柱子上,每个都雕刻着生动的人像。内院的“巨人梯”,30级宽大的大理石台阶上部竖立着战神和海神的巨大雕塑,象征威尼斯海上与陆上的霸权。楼内还有一“金梯”,因两旁是涂金墙壁,故得其名。宫内厅堂、名画极多,都装饰得极为奢华,每一间都有非常漂亮的湿壁画。最值得一看的是三楼大会议厅(Sala del Consiglio Maggiore ),是共和国最高机构,也是全意大利最大的大厅,54米长25米宽,一座标准的游泳池啊,可容纳1700人的内部居然没有一根柱子支撑,令人惊叹!巨大的会议厅也体现着公共政治的特征,威尼斯的总督是经选举产生的,只是会议决议的执行人不是独裁官。丁托列托作的《天堂Paradiso》取材于但丁的《神曲》,它占满了整面墙,高7.45米,宽21.6米,画中有700多个人物,是当时世界最大的油画,堪称威尼斯艺术巅峰时期的代表作。参观完了各种壮观漂亮的厅室,你就从辉煌走向了毁灭——前述的叹息桥,把你从宏伟的官府引向了粗粝狰狞的牢狱,对比之下,你会珍惜守法的生活。

  被拿破仑称为“欧洲最高雅的客厅”的圣马可广场果然名不虚传,当得起这一称号,与西班牙马德里的马约尔广场相似。意大利的“Piazza(广场)”何其多也,但大小不一,大多数不过街头一空地而已。在威尼斯主岛这样狭窄寸土寸金的水城里,有这样一座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广场实属不易。这个威尼斯举行盛大的节日庆典、政治活动、宗教节日的重要地点,三面被圣马可大教堂、总督府等中世纪的建筑包围,一面向海,广场上98米的圣马可钟楼高耸,可将威尼斯的全景收入眼中(登楼收费)。

  白天的广场既漂亮也极具人气,熙熙攘攘的游客制造着广场的氛围,晚上的广场不但迷人还富有情调。灯火辉煌的广场上,各景点都已闭门谢客,游客纷纷来到咖啡馆。咖啡馆,是晚间广场的主角,白天是属于历史的,晚上是留给当下的。说到这里,不能不介绍一下广场上的咖啡馆。广场一圈围廊中咖啡馆众多,其中一家著名的花神咖啡馆(Caffe Florian),始于1720年,可以称得上是世界最古老的咖啡馆。光洁如镜的大理石桌面,优雅舒适的红丝绒椅,墙上精细绚丽的阿拉伯花饰,一切都充满了令人迷醉的古旧色彩,是19世纪时期艺术家及文学家们流连的场所,其中包括拜伦。当然,其他几家也都不错,分别坐过巴尔扎克、海明威和瓦格纳。只是如今本地人基本都不来这里喝咖啡了,太贵了。我看过价目表,座位费6欧/人,咖啡品种最低的6欧,只有一款,其余的都在10欧以上。别忘了,意式咖啡只是小小的一杯,比中国式的白酒杯大不了多少。

  广场上有3家著名的老字号咖啡馆拥有小乐队,为客人即兴表演各种小品节目,因精湛的技艺和飞扬的神采深受游客欢迎。他们彼此竞争有序,一般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彼此轮流演出和休息。优雅的莫扎特小步舞曲、优美的托塞里小夜曲、忧伤的辛德勒名单小提琴曲、摇曳的多瑙河华尔兹舞曲、欢快的你就是幸福伦巴节奏、疯狂的爵士摇摆……全是大众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极具杀伤力。精彩的演出让听众们从欢乐到伤神,复又从平静到疯狂,跟着旋律哼,随着节拍跳,一曲方罢掌声四起,叫好连连,乐队和游客互动,营造着广场上的气氛。除了“穿长衫”的坐着喝咖啡的,更多的是外围“短打”的站客,他们是不付钱的“蹭听”。不要紧,人家乐师们不嫌弃,俗话说得好“有钱的捧个钱场,没钱的捧个人场”,他们可是“人场”的主力军啊。要是没有那一片人头的烘托,毕竟已是淡季稀稀落落的场面总不好看,乐师们恐怕也打不起精神来前俯后仰了。如果你是乐迷、如果你想“蹭听”,一个晚上可以从一家到另一家往返循环,直至兴尽。夜已深,人已静,大多数夜店都已在上门板了,唯有这些敬业的旋律还在空旷的广场上缭绕…… 圣马可教堂是广场的灵魂,而咖啡馆则是广场的情调,没有咖啡馆、没有乐队的圣马可广场同样是不可想象的。强烈建议无论你是否乐迷,也应去那里体验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