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欧洲文艺复兴之风吹拂海峡彼岸的英格兰,吹过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的风,也吹过莎翁的窗户。而此时的英国,正是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一世时期,正处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被称为英国君主专制历史上的黄金时期。此前,亨利八世在位时期与罗马教廷决裂,建立独立的英国圣公会,为嗣后的宗教改革奠定了基础。伊丽莎白继位后,借助强盛的经济实力和操练有素的水师,英格兰军舰于1588年一举击败了称霸欧洲的西班牙无敌舰队。是年八月,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前举行了万人公祷、胜利大等盛大的感恩仪式,呈现出举国欢腾的景象,标志着英国的国力如日中天。在国力强盛的推动下,伊丽莎白女王积极参与海外市场的开拓。向东北、东南方向分别开拓了北海和波罗的海、地中海地区和远东地区的贸易路线,向西开拓了美洲市场,并在弗吉尼亚建立了殖民地。另外,英女王还通过特许贸易制度,在国外建立一系列海外公司。从1554年至1600年之间先后在莫斯科、摩洛哥、几内亚、土耳其、东印度等建立了跨国公司。在她的统治下,英国的贸易伙伴遍及各大洲,规模迅速扩大,进出口总额大幅增长,促进了国内的经济蒸蒸日上,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气象。
因此,莎士比亚的戏剧常常会带给我们一种户外感。我们看到的是大海、港口、街道、广场、森林、战场……在《威尼斯商人》里也同样,剧本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意大利青年巴萨尼奥追求富家女鲍西娅的爱情故事,并由此牵出犹太高利贷者与威尼斯商人安东尼奥之间“一磅肉的债务”的故事。在这个剧本里,剧中人物不经意地会谈到沙滩、礁石、帆船、桅杆、沙漏、季风等等。剧本一开头,观众就可以感受到海上贸易的风险。“汹涌的波涛”“张着满帆的大船在海洋上颠簸”,由于担心在海上遭遇不测,商人的心一直悬在商船上,“常常要拔根草观测风吹的方向,在地图堆里查看港口、码头和街道的名字”(一幕一场),这些情境的设置,让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
剧中有一段女主角鲍西娅讽刺英国男爵穿着不伦不类的话:“他的紧身衣是在意大利买的,他的裤子是在法兰西买的,他的软帽是在德意志买的,至于他的行为举止,那是从四面八方学来的”(一幕二场)。淡淡几笔,一个开拓了市场、游历了欧亚大陆的新兴资产阶级的形象跃然而出。另外,印度的香料、东方的绸缎绫罗,在剧本中随处可见。剧本先是借用夏洛克的口(一幕三场),后来又通过巴萨尼奥(三幕二场),提到安东尼奥的商船在世界各处港口停留:墨西哥、热那亚、的黎波里、里斯本、西印度群岛、英格兰。在这个作品中我们处处可以感受到一个大变革的时代的气息。
首先,是对戏剧创作“三一律”的突破。所谓三一律,是亚里士多德总结了希腊悲剧提出的,强调的是时间、地点、情节的高度集中。简言之,一出剧本的剧情必须发生在同一个地点,剧情的时间不得超过一昼夜,剧本的情节也必须单一。当然,亚里士多德提出的三一律在当时是有一定道理的。我们知道,希腊悲剧是在露天的圆形剧场上演的,剧场没有灯光设施,人们坐在太阳底下度过两三个小时,是无法相信剧中情节已经过了好几天,甚至好几年的。而且那时舞台没有大幕,无法进行场景的变换,也不可能制造出舞台幻觉的效果。所以地点的变换也大受限制。
然而,在《威尼斯商人》一剧里我们看到剧情却是可以在威尼斯和贝尔蒙特两地随意切换的。显然,莎士比亚通过场景的变换,让我们看到了一出社会转型期的“双城记”。这样的处理是有其深意的。有论者认为,剧中的威尼斯好比一个男人的王国,而贝尔蒙特则是一个女人的世界。威尼斯代表着繁华的金钱社会,这里有街道、法院、交易所、公证处……人们在这里践行着契约的精神,进行着资本的借贷和商业的竞争,还有法官与律师的唇枪舌剑,使这座城恰似一座剑拔弩张的格斗场;而那个充满诗情画意的贝尔蒙特,则向我们展示出一派田园牧歌式的宁静生活。那里有诗歌、音乐、友谊和爱情。这种人与人的和谐相处,寄托了剧作家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另外,《威尼斯商人》的多样性还体现在情节的多样上。前面谈到,“三一律”除了对时间和地点有限制外,对情节也要求单一。在这一点上《威尼斯商人》也作出了很大的突破。该剧的剧情展开是采用多线并行的方式,除了巴萨尼奥追求鲍西娅、安东尼奥向夏洛克借钱这两个主要情节外,还生发出各路求婚者挑选彩匣、鲍西娅乔扮法官主持庭审、夏洛克女儿杰西卡与基督徒青年罗伦佐私奔、新郎的朋友和新娘的侍女尼丽莎喜结连理等等一系列次要的线索。由于情节的繁复、各色人等的穿插,让莎剧呈现出一个与之前“三一律”讲故事的方式截然不同的面貌,一个个生动鲜活的社会场景随之铺开。
莎士比亚的创新,不是为了创新而创新。它是紧紧地为表达主题服务的。记得我以前在莎士比亚选读课上曾经问过学生一个问题:按照一般的编剧法,一个多幕剧,每一幕通常都由三到四个场景组成,均衡而规整。但《威尼斯商人》有点特别,它的场景划分全无规律可言。全剧一共五幕:第一幕三场,第二幕九场,第三幕五场,第四幕二场,第五幕一场。仅仅在第二幕就安排了九场戏。在这一幕里出现了一个个让人眼花缭乱的场景,有摩洛哥亲王、阿拉贡亲王前来求婚,朗西洛逃离主人,朗西洛路遇父亲,杰西卡与罗伦佐私定终身,朗西洛为杰西卡传递情书等等似乎与主要情节关系不大的细节。究竟是什么原因?其实是莎士比亚要在第二幕里解决一个三个月的高利贷借期的问题。由于伊丽莎白时代的剧场没有大幕,不像现在大幕一拉三个月过去了,再大幕一拉三年过去了。那么如何来解决这个时间问题呢?莎士比亚的办法就是就通过事件的纷至沓来,人物的川流不息,各色人等的先后登场,制造出一种时间流逝的感觉。由此可见,“三一律”也好,各种戏剧的清规戒律也好,是无法束缚才情横溢、在戏剧创作领域里肆意汪洋的莎士比亚的。
尤其是那位追求鲍西娅的意大利青年巴萨尼奥,不但性格多样,而且其性格是随着剧情的发展而发展的。他原先是个纨绔子弟,挥霍无度,债务缠身。当初追求富商之女鲍西娅未必没有追求财富的目的。当他向好友安东尼奥借钱的时候曾表白过自己的心迹,他说,我为了支撑那个外强中干的场面,把家产都掏空了,现在再也不能像以前一样摆阔了。我如今一直在思量着如何才能摆脱目前的窘境。说到这里,他用了一个比喻:小时候学射箭,失去了一支箭后,就用另一支箭朝着同一方向射去,企图找回原先的那一支。而这次向好友借钱去贝尔蒙特也是如此,是要“冒着双重的险,不是把两支箭一起找回来,就是把你第二次的加码奉还给你”(一幕一场)。由此可见,他这次借钱相亲,是有冒险“赌一把“的心态的。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功利心重的人,在好友安东尼奥慷慨好义、为朋友不惜两肋插刀的绅士风度影响下,在未婚妻鲍西娅谦卑仁慈、行公义好怜悯的仁爱精神感召下,在杰西卡、罗伦佐、朗西洛、尼丽莎等人争取婚姻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的精神鼓舞下,逐步完成了性格的重塑,最后为了朋友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成为一个重情重义的大写的“人”。
而《威尼斯商人》中的鲍西亚历来被文学评论家们认为,是寄托了莎翁人文主义精神的一个人物。“慈悲不是出于勉强,它是像甘霖一样从天上降下尘世;它不但给幸福于受施的人,也同样给幸福于施与的人;它有超乎一切的无上威力,比皇冠更足以显出一个帝王的高贵:御杖不过象征着俗世的威权,使人民对于君上的尊严凛然生畏;慈悲的力量却高出于权力之上,它深藏在帝王的内心,是一种属于上帝的德性,执法的人倘能把慈悲调剂着公道,人间的权力就和上帝的神力没有差别——朱生豪译。”鲍西娅这段在第四幕一场的著名法庭独白戏,经过多少年则早已被作为一篇“人文主义的宣言”而存世流传。
总之,莎士比亚生活在一个人才辈出的时代,“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恩格斯语)。但丁、佩特拉克、薄伽丘、米开朗琪罗、达芬奇、拉斐尔、马丁·路德、伊拉斯谟、托马斯·莫尔、培根等都是这个时代的骄子。如果篇幅允许,这个名单还可以一直写下去。这些巨人犹如一棵棵参天大树,成为人类文明史上的地标。热烈地讴歌真诚的友谊与爱情,歌颂仁慈与博爱,高扬人文主义的旗帜,莎士比亚是这些参天大树中的一株,而且不愧为其中最高的一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