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解放后我国把旅游当成事业来办,主要承担外事活动中接待外国友人的工作,把旅游作为产业办是1980年代开始的,直至1990年代我国还有一半多省份的旅游局与外事办、接待处是一套人马。我国旅游业产业化速度十分惊人,至1996年旅游业实现了创汇过100亿美元的历史性跨越,1998年共接待海外旅游者6000万人次,其中外国旅游者742.8万人次,国际创汇达125亿美元,成为继美国、意大利、西班牙、法国、英国、德国之后的第七大旅游收入最多的国家。国内旅游发展迅速,1997年接待国内旅游者6.4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达到2112.7亿人民币,旅游总收入3112.2亿元人民币,已占到GDP的3.8%。按这一趋势,原“九五”规划设定到2000年创汇140亿美元的目标可望超额完成,1999年初的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何局长提出创汇132亿美元,比1998增长10%。
(1)国土面积巨大,自然环境千差万别,文化形成环境各有不同,旅游资源分布普遍,由于旅游开发不普遍,尚有不少优秀旅游资源“养在深闺”。(2)中西部许多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仍因资金、开发条件等问题而未被充分认识。在中西部地区人口密度较低,尚有不少无人区,区域交通密度小,投资力度小,经济发展水平低,旅游业发展的阻碍大,不少美学价值高的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相对较低,而且还难于被充分认识。(3)旅游资源加工余地大。我国旅游资源的加工水平不高,旅游产品以自然风光开发为主,人文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还远远不够,旅游产品的文化内涵和科学内涵不够,特别是在一些地貌景观区,针对构景地貌,多以神仙瓜果命名,尤其是溶洞景观,有人归纳为“千洞一部西游记”。
1.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旅游排斥现象”。旅游业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已从社会、环境两个方面明显地表现了出来。一些旅游地通过旅游业的长期开发,名声远播游客如云,对旅游地居民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干扰,进而导致了“旅游排斥现象”的出现,意大利的威尼斯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目前“旅游排斥现象”主要存在于欧洲一些开发历史悠久的著名旅游地,并已有明显的蔓延之势。在全球旅游业发展红红火火的时候,我们更应该注意这种负面影响的研究。2.旅游业发展仍不平衡。旅游业发展的不平衡现象主要是供需在地区上的不平衡。第一,部分老旅游地人满为患,部分新旅游地游人稀少;第二,部分老旅游地的旅游产品已到了生命周期的后期,而周围地区新旅游地(产品)又缺乏明显的取代意识;第三,旅游消费的多极不平衡发展现象使得不少旅游地(产品)促销困难加大。3.旅游业发展的全面效益问题。从经济角度看,“求精、求省、求新”的旅游消费观对旅游业的内涵发展有害;从社会学角度看,旅游业对旅游地文化的冲击明显,特别是“性旅游”等糟粕,为旅游业健康发展蒙上了阴影;从生态学角度看,不少旅游地旅游者超载厉害,因旅游业发展而出现生活污水、污物的处理能力跟不上来,形成明显的污染现象,如我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世界自然遗产九寨沟,就因此而被世界科教文组织亮过“黄牌”。
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世界旅游业也将产生一定的积极影响,尽管其是潜在的长远的,在笔者看来,至少将表现在以下两方面:(1)东南亚金融危机促使旅游业的竞争加剧,促进了旅游业产业重组,迫使旅游产业素质提高。旅游业对优秀人才的吸引力进一步加大,促进了旅游业内部人才结构调整和改良。(2)东南亚金融危机使得旅游业的地位得以巩固和提高。在遭受了经济危机的打击以后,东南亚各主要旅游业大国均重整旗鼓发展旅游业,特别是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利用本国货币贬值带来的正面效益,大肆宣传渲染,形成对欧美旅游客源市场的强大吸引力。在1998年11月亚太旅游年会上,人们普遍认为未来亚太地区旅游观光发展潜力巨大,很可能成为亚太地区恢复经济的领头雁;WTO预测在1996-2010年内,亚太地区的旅游需求将增加两倍,可为旅游振兴带来新机遇。
从需求角度看旅游消费亦出现了一些新潮:1.求精:旅游目的地减少,逗留时间缩短,称为“不患寡”的旅游年代;2.求省:平均花费减少,懂得选择;3.求新:追求表现自我,强调玩法与别人不一样,有不少完全不依赖旅行社的“自走族”。旅游消费心态变更深受社会心态主基调的影响。本世纪中晚期以来,社会心态之一就是“生态主义”思潮日盛,在西方甚至演变成“绿色政治”,形成“绿党”。现代旅游业总体风格渐成“回归大自然,返朴归线年代强化为可持续发展思潮,至1990年代初期“21世纪议程”出台,各国相继以“可持续发展”为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主基调,甚至立为国策,进一步将生态思潮系统化和深入化,与之相关的旅游产品亦陆续出台。
1.东南亚金融危机影响下的旅游业挫折自1997年下半年开始,由泰国始发的金融危机在短短的半年之内席卷整个东盟,极大地冲击了香港股市和台湾,直接影响欧美股市,在年底引发了韩国的金融危机。1998年初日本开始新一轮的金融动荡,形成了学术界所谓的四次冲击波,使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遭受重创,使得这些国家的出游率变低。俄罗斯经济长期不景气,东南亚金融危机又使其雪上加霜。同时,欧美等一批发达国家在苏联解体之后在俄罗斯进行了大量投资,俄罗斯经济的不景气状况直接影响欧美经济状况。而且欧美在世界范围的经济竞争加剧,乃至动用战争手段公开为自己的利益进行争夺。1999年5月8日北约炸毁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导致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北约)关系紧张,将对中国旅游业产生一定的影响。
(1)从国内旅游市场情况看,旅游业发展空间巨大。首先,我国经济进一步发展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可能;其次,从国际与国内旅游收入水平比例看,世界上一般情况是1∶9,虽然1998年我国国内旅游总收入已达到2390亿元,但也只是这一比例关系的1/4,如果要达到这一比例,1998年国内旅游总收入应当达到9412亿元,可见潜力巨大。(2)从国际旅游市场情况看,旅游业发展空间大。首先,从1999年情况看,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正在变弱,旅游市场开始复苏,中国是东南亚经济复苏后的最主要出游目的地。其次,我国国际旅游业发展仍处低水平状态,国际旅游者在我国停留时间不长,1990年代仅在4天左右,旅游活动的空间特色是在桂林、西安、北京等几个城市之间作“蛙跳式”旅游,这与西欧4-6周(最少也有2周)、北美3.5-4.5周的带薪假期很不适应,揭示着我国国际旅游业还有巨大潜力。
(三)国内经济持续增长的保证作用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地增长,扩大内需的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都将为国内旅游业发展注入强心剂。特别是小康水平社会将到来,人均GDP将达1000美元,意味着工业化时期的来临,经济结构的大变动,社会的转型,也是旅游消费和旅游业发展上台阶的时机,预示旅游的大众化、普遍化现象即将出现。事实上国内旅游成为了各地工作的热点,例如:自1998年广东省首倡“广东人游广东”之后,1999年提出“中国人游广东”,不少省份都相继提出类似的口号。
东南亚金融危机使世界旅游经济遭受空前打击,在1997、1998年世界旅游业发展速度明显减缓,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步伐明显放慢,亚洲旅游业增长幅度大大下滑,特别是东南亚旅游业经受了巨大损失,部分国家和地区出现了负增长。中国旅游业受打击特别大,主要表现在占我国国际旅游客源市场“半壁江山”的日本、韩国、东南亚诸国受金融危机影响和货币贬值冲击经济陷入困境,来华旅游者大幅下挫;新兴客源市场俄罗斯、印度也因本国经济不景气而旅游客源市场增长不快,1998年1-8月我国27个主要旅游城市接待海外旅游者人数下降了5.7%,中西部新兴旅游地区更惨:重庆下降62%,湖北下降43%,安徽下降36%,吉林下降28%,河南下降18%,仅广东保持了2.5%的增长。因日本、韩国及东南亚短时期内难于摆脱金融危机的影响,亚洲出境旅游市场难于短时期内热化,为此WTO专门发布了《亚洲金融危机及其影响》的报告,调低了其在《旅游业:2020年远景展望》报告中对亚太地区和中国旅游市场的预期。
管理经验初步具备但不成熟。通过20年发展旅游业的实践我国旅游业管理渐渐正规化,主要表现为旅游业管理的规章制度渐渐完备,旅游业管理体系渐渐完善。第一,旅游业的常规管理有疏漏之处,主要表现为:1.旅游服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整体质量不理想。2.旅游业的收费管理基本成熟,但宰客现象仍时有出现。3.旅游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制度日益完善,但从业人员素质仍不理想。第二,旅游业的宏观管理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为:1.旅游规划管理逐步规范,但仍不完全到位。2.旅游企业宏观管理机制逐步形成,但仍有大量失控现象存在。当前大城市的旅游饭店特别是高星级饭店明显过剩,集团化的进程不理想,旅行社的“小、散、弱、差”表现十分明显。3.旅游市场秩序管理逐步规范,但问题较大。特别是从1998年始,我国旅游饭店和旅行社的杀价竞争厉害,形成恶性循环,直接影响了旅游饭店业的经济效益,北京市旅业协会率先对涉外饭店实行最低房价规定,有效地制止了这种势头。4.旅游业的精神文明建设成就较大,但也有部分地区存在藏污纳垢现象。
模初具但效益不理想。从产业规模看:到1997年底我国共拥有省级以上旅游地1000余个(含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旅游度假区、森林公园),还有大量地市级甚至县级旅游地,旅游饭店5201家,共计17万间客房,总营业额863亿元,其中已评定星级的有2724家,客房403570间;到1998年底我国共拥有旅行社5000多家,获出境旅游经营权的67家。总体上数量已经足够,但组织化(集团化)程度不高。从投资规模看:据魏小安(1998)的研究报告,迄今为止中国旅游业利用社会资金的总体规模已经超过了3700亿元人民币,其中1978—1998年国家预算内投资21.5亿元人民币,利用社会资金2000亿元人民币,利用外资200亿美元。投资效益不理想,“八五”期间社会资金投入量与旅游业总产出的比例为1∶6.9,利用外资与外汇收入比1∶4.4。表明我国旅游业发展已进入中期,正向着边际效益逐步增长阶段迈进。
(二)政府主导作用愈来愈强化全国人大通过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远景目标》,把旅游业确定为第三产业中积极发展的国民经济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许多省份都规划要在21世纪建成旅游强省,全国已有24个省、市、自治区把旅游业分别作为“九五”先导产业、优势产业、重点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国家旅游局规划到21世纪初,中国旅游业将不仅以其经济规模,而且还将以其优良的产业素质,从更加完整的意义上成为国民经济中的骨干产业,真正进入世界旅游发达国家的行列。近年来我国每年推出旅游主题活动,国家主要领导人均给予极大的关注。在1999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了电子信息、住宅建设、旅游业三个产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