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减负”势在必行。一些地方设置“企业宁静日”,在规定时间内政府机关不得上门;还有地方推出“预约制”调研,企业可拒绝过于频繁的政府调研……近年来,各地在推进营商环境建设的过程中,降低对经营主体的不必要“打扰”已成为一种共识。比如,入选十大案例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深化综合监管改革营造“无事不扰、无处不在”法治化营商环境案例。2024年3月以来,经开区完成了1841家企业分类分级评价,统筹对78家企业实现了“综合查一次”,减少涉企检查127次,相较整合前检查量下降55%。
进一步看,“无事不扰”不仅是明确政府权力边界、尊重市场规律的体现,也是我们对政府与市场关系认识的再深化。从“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到“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再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越发清晰。具体到实践层面,让“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则考验着治理能力与水平。
当然,“无事不扰”不等于当“甩手掌柜”。那么,如何实现监管“无处不在”呢?一方面,要完善科学管理。观察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的发展规律,这些领域里的经营主体在创新的同时,往往也伴随着试错的过程。如果一上来就“管死”,后果不言而喻。当前风头正劲的诸多新业态,它们能够闯出来,都离不开来自政府层面的“包容审慎”。值得一提的是,“包容审慎”并非自由放任,一旦碰触底线,不管是传统业态还是新业态,都要对其采取严厉措施,坚决依法打击。
另一方面,政府还需提供细致服务。也就是要健全完善相关配套措施,解决企业“成长中的烦恼”。比如,上海提出“企业看不懂的政策不是好政策”“涉企文件要明明白白清清楚楚,尽量不要用‘等’字”……这些提法就得到了不少企业的好评。又如,浙江推进政务服务增值化改革,设立企业综合服务中心和“企呼我应”涉企问题高效闭环解决机制,不仅在“少跑腿”甚至“不跑腿”的办事效率上更进一步,也在“办事暖心爽心”的增值服务上发力,力求让企业没有难办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