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澳门·威尼斯人(Venetian)轴承生产有限公司
全国咨询热线: HASHKFK

新闻资讯

威尼斯人常见问题

Venetian

“10 万年来最热”—— 我们都会成为气候难民吗?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

作者:小编2024-11-01 22:21:46

  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10 万年来最热”—— 我们都会成为气候难民吗?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

  地球是另一个重要的温室效应案例。温室效应在地球上的作用,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假如地球没有温室效应作用,其表面平均温度会降到-18℃左右。而今天,地球表面的平均温度是 15℃。我们通常会把地球的表面平均气温说成是零上 14℃,这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前,地球的表面平均气温就是在 14℃左右,当前的 15℃,是因为工业革命之后的气候变化让这个温度上升了 1℃左右。也就是说,地球上的温室效应,让它升高了 32-33℃。

  造成蒙德极小期的因素是偶然的,另有一些必然的变化因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是太阳本身辐射的变化。很多人都知道太阳辐射存在一定的周期变化,这也是造成古气候学中所说的冰期和间冰期的因素之一。太阳另外还有一种必然的趋势性变化,那就是太阳当前处于壮年期,它的辐射在逐渐变强,每十亿年辐射强度会上升几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即使没有人类活动,地球在未来的几亿年到几十亿年间,温度也会缓慢上升,并且从长时间尺度看,这个温度上升的幅度很大,但这个因素我们左右不了。

  0.72℃,听起来好像没有什么大不了,其实它引起的效应、所带来的问题比公众想象的要严重得多,其意味留待后文具体解释,我们先将这个 0.72℃跟以往自然变化下的温度增加幅度、速度作对比。2006 年之前,科学家给这个数据的定位是:过去 65 万年来,我们监测到的地球温度上升速度都远没有这么快。之后科学家进一步往前追溯、观察和分析,给出的结论是:一个世纪气温上升 0.72 度,远远超过了过去 130 万年任何一个同样时间段的气温上升速度。

  我们当前能够观测到的关于气候变化的一切证据,以及依据这些证据推算的趋势,跟已经发生的事实都吻合,这是科学家下结论“当前这场异乎寻常的升温,主要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的主要依据。在政府间气候变化委员会(IPCC)报告里面,表述会更严谨一些,第一次、第二次报告说的是“很可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到了第三次、第四次报告,变成了“极有可能是人类活动引起的”。报告给出的置信度从最早的 60%,上升到了 80%、95% 及现在的 99% 以上。

  接下来我们可以了解一下温度上升 0.72℃的后续故事。全球的升温与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是趋同的,但并不同步。根据气候科学家和物理学家的综合分析,我们都能得出同样的一个结果,那就是全球的升温具有滞后性。这是什么意思?二氧化碳排放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跟着上升,温度紧跟着上升,这个“紧跟着”和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是有一个时间差的,并且全球升温还有一个加速趋势。也就是说,既有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即使不变,后面温度的上升依然会加快。这个问题需要进一步给出解释。

  第二个反馈是全球温度上升后,进一步引发了两极变化。地球的两极和第三极、也就是青藏高原,对于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是最明显的,其响应之一就是极地冻土层融化,埋藏着的甲烷会被释放出来,目前每年有数百万吨到上千万吨的甲烷被释放。而甲烷的温室效应效率是二氧化碳的 18 倍以上,几百万吨的甲烷释放出来,温室效应相当于几千万到上亿吨的二氧化碳当量。在全球目前总的二氧化碳增量面前,这还不是一个大数字。但如果这个趋势持续恶化,未来这个量会进一步上升,这个恶性反馈也是可怕的,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监测、跟踪它。

  2019 年,国际能源组织发布了几个数据。第一个数据是全球二氧化碳的排放量,2018 年是 331 亿吨。十几年前,这个数据就已经是 300 亿吨左右了,看起来年排放量增幅不大,十几年只增加了二三十亿吨。这是因为发达国家做出了一些努力,做了一些遏制二氧化碳排放的工作。中国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我们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还在逐年上升。2018 年中国的排放量是 95 亿吨,占到全球总排放量的近 1/3,而我们的人口只占全球的大约 1/6,中国当前的人均碳排放量是全世界平均量的 1.7 倍左右,这就是当年国家气象局局长郑国光表示“我们在人均排放量方面也已经不占优势”的原因。

  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个数字,就是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总共有多少。假如大气中二氧化碳非常多,每一年排放量相对于总数微不足道,那影响也就有限。但实际上,整个全球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总量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少得多。这个量不难计算,大家都可以尝试着去计算一下。当前整个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质量占比是 418PPM,也就是万分之四多一点。整个大气层有多重?很容易计算,地球表面积是 5.1 亿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是 100 万平方米,每一平方米上面承受的大气压力,也就是大气的重量大约是 10 吨,这样大家就很容易计算了。

  气候变化在很多时候带来的影响不是我们直观看到的几个数字那么简单,这个数字在实际发生作用的时候,常常会莫名其妙地扩大。不仅我们观察到的事实是这样,先前科学家用各种各样的数字模型来模拟气候变化给人类带来的影响,就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比方说海平面,并不是上升 10 公分,淹没的高度就是 10 公分。拿威尼斯来说,平时海水不见得比以前高出很多,但每一次发生极端的气候现象时,海水上升的幅度就会更大,远远超过我们简单观测到的海平面平均上升的高度;同时发生这种水位上升事件的概率比以前明显更高了。

  几年前,有一家研究机构出了一份报告,推算出到 2050 年,海平面可能会上升四米。这个数字未必可靠,但那份报告出来之后,许多人争的是另一个问题:他们认为即使把两极的冰盖、冰川全部融化了,也不可能让海平面上升这么多。他们显然低估了地球上冰川的量。整个南极大陆冰盖如果全部融化,海平面的上升幅度是 58 米。南极洲之外还有个大冰盖,是在格陵兰岛。格陵兰岛的冰盖如果全部融化了,海平面会上升大约 6 米。如果格陵兰岛和南极冰盖全部融掉,地球海平面会上升近 64 米。格陵兰岛和南极的冰盖究竟有多大,这个数字大家是可以查到的,会吓很多人一跳。整个南极大陆冰盖的平均厚度超过 1800 米,现在估算是 1820 米左右。而格陵兰岛冰盖厚度也达到了 1500 米。

  气候变化还带来一个问题,那就是陆地上高山冰川的退化。这对于中国或者亚洲,还有南美等一些国家而言 —— 他们所依傍的大江大河都以“冰塔”,也就是高山冰川融水作为发源地 —— 这个问题变得非常重要。在哥本哈根气候谈判之前,曾经发生过“气候门”事件:一些半吊子科学家、一个并非 IPCC 的科学组给出了明显不靠谱的评估,认为到 2035 年,青藏高原上的冰川会全部融化。这个结论引起一片哗然。事实上,这并不是 IPCC 科学家小组评估出来的结果,但当时还是引起了大家对于 IPCC 的一些误解。

  青藏高原有亚洲水塔之称,亚洲几条大的河流都是凭借它的冰川融水发源的。当前这些河流源头冰川融水是在增多,简单一看是好事;等到未来冰塔融化完之后,是不是源头水就没了?直线思维去看问题一定会得到这个结论,但稍微多想一步就会发现这个结论是站不住脚的。因为你会发现,冰川融水实际上也来自于天上的降水,而天上的降水并不会因为冰川融化而发生大的变化,冰川融化的过程中源头水量增加了,融完之后水量不就只是回到原来的供水量吗?

  但如同亚洲水塔的变化一样,这种局部的、区域性的、暂时性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全局。如果把眼光放得更长一些去看,情况就完全不一样了。靠赤道的地区原来温度就很高,整个生态系统受全球变暖影响,率先在往坏的方向发展。在几十年到上百年的短时间里面,温度发生如此剧烈的变化,有相当一部分植物不能那么快就适应,这些区域已经观察到植物的生产量在下降,物种消失的速度在加快。与此同时,如大家所知道的,森林火灾的强度和频度都在增加。

  《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之后,北欧国家第一个出来响应的是瑞典,中国一开始并没有响应,认为氟氯烃和哈龙主要是发达国家排放的,我们作为发展中国家并没有排放太多,不分区别地减排对我们不公平。1989 年,赫尔辛基会议展开讨论,认为应该区别对待,也叫双轨谈判,最后世界各国形成协议,曾经更多排放哈龙和氟氯烃的发达国家与排放比较少的国家要有区别地对待,发达国家要承担更多的责任。双轨协议出来之后,中国在 1991 年加入这一行动。

  《蒙特利尔议定书》能在较短时间内促成世界各国一致行动,有多方面原因,其中一个原因是氟氯烃和哈龙对于臭氧层的破坏在实验室里观察非常简单,没有明显的争议,大家都很快就接受了这个科学事实。其次,臭氧层变薄、空洞的出现对大家的影响发展得非常快,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要迅速得多;第三是在这个变化中,没有一个国家、没有一方水土的人会从中得到任何益处,因此很快就形成了一致意见。当然,《蒙特利尔议定书》最后成功还有一个原因,是氟氯烃和哈龙的替代技术很快就出现了,并且成本也不太高。在成本相对可控的情况下,大家也容易协作起来。

  这里谈的二氧化碳排放,指的是人类活动、尤其是化石能源的使用而增多的排放,2018 年,这个数字是 331 亿吨。怎样把这个数字减下去,就是当前我们要做的。减少二氧化碳就意味着减少能源的使用,几乎也就意味着抑制了经济的发展。中国每一年有经济增速的统计,这个统计一方面是依据地方汇报上来的账面数字,另一方面是国家通过各地能源的使用状况来统计 GDP 增速,后者往往更可靠 —— 在能源结构不变、单位 GDP 能耗不变的情况下,能源使用的多少就意味着 GDP 的多少。

  在这个过程中,几个发达国家首先给出了姿态,他们明确表示,对当前的全球升温应该负主要责任的是发达国家,而不是发展中国家。由此,《京都议定书》给出的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要承担的责任是完全不一样的。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第一阶段(从议定书生效到 2012 年),发展中国家并不承担任何硬性任务,只需要向 IPCC 提供二氧化碳排放数字和大致的情况就可以了,而发达国家必须承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的硬性任务。

  2005 年,双 55 达到了,《京都议定书》开始生效。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在这份协议生效之前的 2001 年,美国退出了这个协议。1998 年,把控的克林顿政府签署了《京都议定书》,而共和党小布什上台之后,马上就否定了《京都议定书》并从中退出。这样的故事后来又重演了:Obama 2016 年签署《巴黎协定》,而特朗普一上来就否定了《巴黎协定》并正式启动退出这个协议。这两次事件足以让关心人类命运的人们对当前的共和党失望:在这个问题上,共和党不仅反科学,而且反人类。

  这不但因为美国是除中国之外的第二大二氧化碳排放国,更重要的是它所树立的标杆作用。它如果不履行职责,悍然退出《巴黎协定》,会给更多的发达国家树立坏榜样,一些发展中国家也会以此作为借口,不履行自己的职责 —— 尽管《巴黎协定》依然是双轨谈判的产物,即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分的责任,但发展中国家在未来也需要承担减排任务。如果更多国家效仿特朗普的做法,那么《巴黎协定》最后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这意味着 2020 年之后,人类再也没有有约束力的法律来规范二氧化碳排放了,其结果就是全人类一块儿跟着特朗普破罐子破摔。这个结果的可怕性,任何一个对气候变化有着深刻理解的人都看得清楚,它比我们坐在家里所能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在减缓二氧化碳排放的同时,人类是否可以直接减慢地球大气温度的上升?到目前来说,这个方向我们能够想到的几种方式实行起来都比较难,但在局部区域是可以的。比如在楼顶种上草和树,把楼顶绿化起来,这就相当于扩大了地球的绿化面积,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但科学家并不满足于区域性降温,他们还有更宏伟的目标。有科学家想发射一些类似于气球的、有强反射作用的装置到高空中,遮挡和反射太阳光,这种方法有可能把整个大气系统的温度降下来。

  A:全球升温最后反而会导致气候进入冰期,这在科学上是成立的;但《后天》描绘的几天之内发生巨变,事实上是不可能的。简单介绍这种情况发生的机理:地球依靠洋流在赤道和两极之间交换热量,其中很重要的一条洋流叫“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它需要利用极地冷水下沉、赤道温水补位的机制运行。随着全球升温,北极冰盖融化产生淡水,由于淡水较轻不能下沉,导致北大西洋温盐环流减缓直到停止,赤道热量不能顺利送达北极,导致冰期到来。

  A:气候变暖不存在严格临界点。关于气温上升的幅度,IPCC 历次报告都在评估,每次评估给出的数据都会有一些差别。最早评估的时候,认为全球在 21 世纪升温的幅度是 1.5 度到 5 度之间;《巴黎协定》争取的目标是把本世纪升温的幅度控制在 2 度之内。笔者个人对此表示不乐观。前面介绍了,气候变化有延缓和叠加作用。也就是说,即使当前二氧化碳排放量不再增加,并且接下去一步步往下减少到 1990 年的排放量 —— 这是国际气候组织树立的远大目标 —— 控制升温的幅度依然不容乐观。

  A:减缓气候变化的努力,即使从近期看,很多时候也是符合自己的切身利益的。双轨谈判大的方向就是,发达国家在自己减排的同时还要帮助发展中国家减排,包括提供技术,还要给钱,依此演化出来的一个结果叫做清洁能源发展机制(CDM)。清洁能源发展机制下有一系列内容,其中一个部分叫做“碳交易”。在碳交易的背景之下,所做的很多工作是有报酬的,这种机制把一些地方政府可能只是口头上说说而不作为的情况考虑到了,用给钱的机制让你去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