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15世纪80年代中期,一位魅力十足而善于把握机会的航海家从葡萄牙来到伊莎贝拉的宫廷,献上了一份颇有诱惑力的探险计划,还声称自己与伊莎贝拉的葡萄牙外祖父母有联系。女王愿意倾听他。这位航海家是意大利人,之前住在里斯本,他的名字就是克里斯托弗•哥伦布。他的妻子是费莉帕·莫尼斯,她的父亲曾在伊莎贝拉的外祖父——葡萄牙的堂若昂王子[1]家中服务。【2】费莉帕·莫尼斯的家庭与航海家恩里克王子也有联系,曾参加葡萄牙人的一些早期探险。哥伦布与这个家庭结亲之后,他的岳母把自己丈夫的一些航海器具和地图给了女婿。据说哥伦布收到这些礼物时非常高兴。【3】后来哥伦布的妻子费莉帕去世了。丧妻的航海家制定了一项大胆的航海探险计划,热切希望将其付诸实施。单身爸爸哥伦布带着年幼的儿子迭戈,搬到卡斯蒂利亚,开始向女王提建议。
克里斯托弗•哥伦布相信,有可能向西航行,绕地球一周,抵达东印度群岛,这样就能绕过土耳其人对东方丝绸香料的垄断。当时很多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但没有人能够环球航行,因为大洋上距离极远,途中没有可供停留的地点。关于有人尝试环球航行的传闻很多,但都没有被证实。哥伦布相信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以及航海技能,可以战胜这考验。他热情洋溢地告诉女王,这样一次远征的收益足以让两位君主充实因为格拉纳达战争而枯竭的国库,或许甚至能提供足够资金,发动一次新的十字军东征,从手中征服耶路撒冷。女王听了这话自然大悦。
哥伦布对两位君主的推销非常浪漫,而不是很务实。从一开始,他就用甜美的“歌曲”诱惑他们,在信中称他们为“大洋诸岛的国王和女王”。【4】伊莎贝拉有相应的背景和知识,会倾向于聆听他的建议。但她忙于针对格拉纳达的战争,还在抚养五个孩子,所以无暇实践。而且宫廷的大部分人都对哥伦布的建议存疑。他花了七年时间,坚持不懈地劝导,最后才得以率领三艘船的小船队启航离开卡斯蒂利亚。伊莎贝拉两次将哥伦布的建议交给学者委员会进一步研究(这是屡试不爽的推迟困难决定的一种行政技术),学者两次答复称,哥伦布的旅行风险太大,成功的可能性极小。
但伊莎贝拉还是决定为此次探险出资,并相信哥伦布是领导远航的上佳人选。他似乎完全有资格和能力从事此种探险,因为他是一个天才的航海家和领航员,而且他制作了精细而详尽的地图,呈送给宫廷,展现了自己的本领。但他对远航的具体路线语焉不详,甚至遮遮掩掩,这有些奇怪。从他的角度,他是在努力保守自己的创意的秘密,免得被人窃走,但有些观察者觉得他的想法本身就很模糊。另外,在当时,古典学术被认为是一切智慧的源泉,因此人们在激烈讨论他的设想时,援引了数千年前古人对这个话题的观点。
在恩里克四世国王驾崩后的内战期间,哥伦布首先将自己的建议呈送给葡萄牙国王若昂二世。哥伦布努力劝说葡萄牙人为他的远航出资,与若昂二世就赞助的条件谈判,但无功而返。哥伦布对自己一旦成功将获得的报偿的期望值非常高。巴尔托洛梅·德·拉斯·卡萨斯(《西印度史》的作者)记述道,哥伦布要求的赏赐是:被封为骑士,获得“堂”的头衔,并且从他发现的地区获取的黄金和其他可出售物资的十分之一要给他。若昂二世国王此时对这一类的探险的管理已经很有经验,嘲笑哥伦布为放肆的“幻想家”,提出的尽是没有根据的狂想。【5】
精明的国王不愿意提供哥伦布要求的资金,但利用哥伦布给他的信息,派遣了一支远征队,去往哥伦布描述的方向。但水手们没有发现土地,回来之后愤恨地抱怨哥伦布是个犯了大错的傻瓜。哥伦布发现自己遭到背叛,大为光火,怀疑葡萄牙国王已经偷窃了他的秘密。他盛怒之下离开了葡萄牙,来到卡斯蒂利亚,向那里的君主提出同样的建议。他派遣自己忠实的兄弟巴尔托洛梅奥去英格兰,求助于英格兰国王,但据探险家和历史学家贡萨洛·费尔南德斯·德·奥维多·巴尔德斯[2]说,亨利七世国王“嘲笑哥伦布的话,认为他是胡说八道”。【6】
但这个激情洋溢、神秘莫测的外国人让其他很多人为之着迷,包括女王本人。女王决定支持哥伦布的事业。他们开始了一种小步舞般若即若离的特殊关系。哥伦布在宫廷侍奉了多年,努力表现自己对卡斯蒂利亚利益的热情,甚至主动要求参加针对格拉纳达的战争。这些年里,他至少面见女王四次,有时是和国王和女王两人面谈。他曾在科尔多瓦城堡的觐见厅拜见君主,在两位君主位于巴萨和马拉加的战场军营拜见他们,在圣菲拜见他们(当时两位君主正在主持格拉纳达围城战)。其中一些会议后来成了传奇:有好几次,哥伦布遭到拒绝,闷闷不乐地离开宫廷,但有人报告女王他离开了,她又命人传他回来,继续商谈。他不在宫廷的时候,居住在韦尔瓦(在西班牙南方)的拉比达[3]修道院。所以王室的命令意味着他要离开修道院生活,返回到尘世,去讨论他的探险计划。当然,他住在修道院,也是为了吸引女王的注意力,赢得她的尊重。但这并不意味着哥伦布像教士一样过着贞洁的单身生活,因为他与塞维利亚的一个女人有了长期私情,生了第二个儿子,取名斐迪南。他现在有了两个孩子,需要养家糊口。
伊莎贝拉一直拖着哥伦布,鼓励他,只给他一点点钱,虽然数额不大,但让他心存希望,相信她有朝一日会支持他的计划。她实际上是一直让他保持待命状态,随时可以启航。1487年5月5日,卡斯蒂利亚国库支付哥伦布3000马拉维迪;7月3日,发放了同样数额;8月27日,他得到4000马拉维迪,并奉命去马拉加的王室营地;10月15日,同样数额;1488年6月16日,又是3000马拉维迪。换句线万马拉维迪的聘金,据航海历史学家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说,这相当于“一个一等水兵”的薪水。【7】
随着每一个新的事态发展,哥伦布的希望潮起潮落。女王的态度很暧昧,而其他方面也有人愿意为他提供资金。两位人脉很强的西班牙官员,梅迪纳塞利公爵和阿拉贡金融家路易斯·德·桑堂赫尔后来都说,他们当时愿意资助哥伦布的远航。梅迪纳塞利公爵说,哥伦布在等待卡斯蒂利亚王室的答复时,他支持哥伦布并为其提供住宿已达两年之久,他自己有三四艘船随时待命,可以立刻送哥伦布开始远航。梅迪纳塞利公爵向女王报告了自己的打算,但女王决定由卡斯蒂利亚王室独占这个机遇以及可能的收益。这让公爵颇为恼火,他后来相信自己是最早认识到哥伦布远航的潜力的人之一,但被排挤在外。
相当早的时期,观察者就注意到,伊莎贝拉和哥伦布之间有种亲切的关系;他们的谈话很轻松,以至于人们称其为“闲聊”。他们差不多同龄,就连外貌也有点像(微红发色、白皙皮肤,而西班牙的绝大多数人是黑发黑眼),而且他们对异国的土地、动物、植物和人都有着浪漫的兴趣。他们都对周边的世界充满好奇。比较不明显,但通过直觉能察觉到的是,他俩都有一种弥赛亚的使命感,并且都非常虔诚。他们都想传播基督教信仰,都相信他们会因此得到世俗的回报。毫无疑问,他们的动机都是既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他们都追寻世俗的财富,但都不希望别人这样看他们。
哥伦布和伊莎贝拉一样,对世界历史的观念比较混杂,将古典学术与神话和近期历史中有文字记载的史实混为一谈。他提议的航行的基础是托勒密的《地理学》,这部书写于2世纪,在15世纪初被重新发现。读了威尼斯人马可•波罗的记述(波罗于13世纪去过亚洲)之后,哥伦布相信自己抵达东方后会遇见特定的人和地方。和女王一样,他相信祭司王约翰的传说,即神话中的那位基督徒国王,滞留在东亚某地的或蒙古人当中。他向伊莎贝拉承诺要找到的那个世界,也就是伊莎贝拉命令迭戈•德•巴莱拉在《编年史》中描写的那个世界。
但哥伦布也有疯狂的一面,这或许就是他愿意承担这一艰险任务的原因,而几乎所有人都认为他若踏上这旅程,必死无疑。他拥有狂野的想象力。他签名时用的是自己设计的秘密签名,用字母和图像融合,难以解读。有些人相信,他用这种神秘的签名来秘密表达自己和孩子的犹太人血统。但在当时的知识分子当中,用某种密码来书写,是时髦的风尚。另一个意大利人列奥纳多•达•芬奇差不多与哥伦布同龄,曾写过一份只能通过镜子来阅读的手稿,闻名遐迩。哥伦布和达•芬奇一样,花了大量时间来发展自己的理论,疯狂地在笔记本、日记本和书籍的空白处写字。在他拥有的普鲁塔克的《希腊罗马名人传》中,他在第99页作了特别的笔记,提及“占卜、预兆和……预言的形式……(包括)召唤恶魔”。他对马尔库斯·凯基乌斯等人听到“虚空中有人说话”的记述特别兴趣盎然。【10】
对哥伦布的传记作者来说,厘清事实与虚构始终是一大挑战,因为他制造了许多关于他自己的神话。例如,飞黄腾达之后,他开始自视为殉道者,描述自己在卡斯蒂利亚宫廷曾经多么茕茕孑立、孤立无援。事实上,由于他拥有极强的个人魅力,而且他的想法引人入胜,从相当早的时期,他就吸引到了许多形形的支持者。红衣主教门多萨很敬佩他,而门多萨的建议得到伊莎贝拉女王的极大尊重。卡斯蒂利亚财政大臣阿隆索·德·金塔尼利亚在经济上支持哥伦布,还有一群热那亚商人为他出资,两位愿意庇荫他的人士——梅迪纳塞利公爵和阿拉贡金融家路易斯·德·桑堂赫尔也力挺他。好几位教士,包括伊莎贝拉的忏悔神父之一和胡安王子的教师之一,也支持哥伦布的事业。伊莎贝拉的莫逆之交比阿特丽斯·德•博瓦迪利亚也认为他的远征是值得冒的风险。
哥伦布的最主要、影响力也最强的支持者群体是胡安王子的宫廷。胡安王子在1492年夏季只有十四岁。他身边的人都是两位君主精心选拔的,任务是负责未来国王的成长、教育和道德指引。伊莎贝拉女王仔细地监督她心爱的儿子受到的抚育。王子的密友在她面前也有影响力。例如,王子宫廷的主管是古铁雷·德·卡德纳斯,也就是伊莎贝拉登基典礼上高举宝剑的那个人。此时,他作为女王备受信赖的谋臣,已经有二十多年了,担任过许多官职,权责越来越大。
女王的另一位亲密朋友是宫廷少年(包括王子)的人文主义教师彼得·马特。他成了哥伦布的朋友,后来成为研究新大陆发现的早期历史学家,著述颇丰。哥伦布的另一位有影响的支持者是王子的女教师胡安娜·德·托雷斯·阿维拉,她也是御前近臣。哥伦布给胡安娜写的一封信表明,他是她信任的密友之一。胡安娜的兄弟安东尼奥参加了哥伦布去往新大陆的第二次远航。后来哥伦布需要向卡斯蒂利亚宫廷发送消息,希望确保消息一定能送到女王手中,于是将书信托付给安东尼奥。
到1491年夏季,与格拉纳达的战争还在持续的时候,哥伦布灰心丧气,觉得自己永远得不到女王的批准了。他去拉比达接自己的儿子迭戈,打算去法兰西,寻求查理八世国王的支持。修道院长胡安·佩雷斯曾是女王的忏悔神父,表示愿意帮助哥伦布向女王说情。佩雷斯给女王写了封信,两周后得到答复。伊莎贝拉指示佩雷斯到宫廷来,于是佩雷斯修士骑着哥伦布帮他租来的一头骡子,去了格拉纳达。他抵达后,提醒伊莎贝拉不要忘了哥伦布的计划,并告诉他,哥伦布手头拮据。于是她再次传唤哥伦布,这一次还给了他2万马拉维迪,以便他到宫廷时能衣着得体。【13】
但哥伦布此时找到了一位新的支持者,终于交了好运。改宗犹太人路易斯·德·桑堂赫尔(国王的内廷财务总管)决定干预。桑堂赫尔去找到女王,一心要说服她,告诉她,他感到非常震惊,因为女王陛下在国家大事上素来坚决果敢,而如今对风险这么小、却可能为上帝的事业作出极大贡献、极大地增进教会利益,更不要说为她王国和王室带来极大收益与荣耀的事情,居然优柔寡断起来。如果哥伦布把给她的建议奉献给其他任何一位君主,对卡斯蒂利亚王室将是极大损失,对她个人也是严厉的责备。【15】
伊莎贝拉出生的时候,基督教渐显颓势,奥斯曼帝国咄咄逼人地迅猛扩张。少女时代的伊莎贝拉受到了圣女贞德的激励。虔诚的贞德将她的人民团结起来,领导他们抗击外国侵略者,赢得胜利。1474年,在绝大部分女性几乎没有任何权利的时代,二十三岁的伊莎贝拉挑战自己充满敌意的兄长和反复无常的丈夫,夺得了卡斯蒂利亚与莱昂的统治权。她此后的功勋业已成为传奇。她结束了延续二十四代人时间的与基督徒的斗争,迫使北非入侵者退过地中海。她为统一的西班牙奠定了基础。她赞助哥伦布去往西印度群岛的远航,并在罗德里戈•博吉亚(臭名昭著的亚历山大六世教皇)帮助下,通过谈判,为西班牙争取到新大陆很大一部分的控制权。她还建立了嗜血的异端裁判所,消灭所有反对她的人。此后数百年中,异端裁判所将严重损害西班牙的名誉。不管她是圣人还是魔鬼,没有一位女性统治者比她更有力地塑造了我们的现代世界。在今天的世界,东西两个半球有数亿人说西班牙语,信奉天主教。但由于几个世纪的错误报道,她的成就常常被归功于她的丈夫斐迪南(他勇敢无畏,花天酒地,但伊莎贝拉非常爱他),所以如今历史几乎遗忘了伊莎贝拉的影响。唐尼运用新的学术研究,创作了这部明晰晓畅的传记,讲述了这位聪明绝顶、热忱如火但被遗忘的女性的故事;描摹了驱动她一辈子的那种信仰,以及她主宰的那片充满古老矛盾与阴谋的土地。
杰弗里•帕克是俄亥俄州立大学梅尔尚国际安全研究中心的“安德烈亚斯·多尔帕伦”讲席教授。他于2012年荣获“喜力历史奖”。他著作颇丰,包括具有开创意义的《全球危机:十七世纪的战争、气候变化与大灾难》(耶鲁大学出版社,2013年),该书荣获美国军事历史学会的“最佳图书”奖,并于2014年获得英国学术院奖章;《腓力二世的大战略》(耶鲁大学出版社,1998年)获得“塞缪尔·艾略特·莫里森”奖;《军事革命》(1988年)获得美国军事研究所的“最佳图书”奖和技术史学会的“最佳图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