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威尼斯人娱乐场-Venetian Macao Casino(访问: hash.cyou 领取999USDT)
2024年11月初,杭州,细雨绵绵,笼罩在烟雨中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更显宁静、旷远,三三两两的学生撑着伞在雨中前行,悠然、灵动,与山水校园相映成趣。在这样一个趣味盎然的校园,我们与有着古朴之风的中国美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院长王澍有了一次交流,从他曾经多次参加的威尼斯展到象山校园到国家版本馆杭州馆,再到乡村、可再生材料应用,一一而谈。不远处,学生们正坐在风雨连廊内上着课,讨论着当下与未来,风声、雨声、讨论声,声声不息。
2002年,象山校园开始建设,回收旧材料建造建筑,是王澍对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大拆大建的一个现实回应,分别于2004年、2007年完成的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一二期工程,共使用了从各地拆房现场收集的700多万块不同年代、尺寸的旧砖弃瓦,它们被砌成外墙、屋顶、雨檐、通道,铺设在了象山校区。王澍将这些带有时代印迹的砖瓦和现代混凝土碰撞到一起,称之为“时间的交易”,好像是要把被时代抛弃和遗忘的某种元素,融入到他的当代建筑设计中,都要收集保存下来。
随后,30个村子的40多种600多万块废砖旧瓦成为了宁波博物馆的一部分,这些旧砖瓦包括青砖、旧瓦片、红缸砖以及水缸等器皿的残片,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仔细观察还能看到数百年前的烧制痕迹。他创造性将这些旧材料融入到了博物馆中,这也是最为人所称道的。如今,宁波博物馆已是宁波最富盛名的地标建筑之一,荣获了中国建筑施工的最高奖项——鲁班奖;也因其独特的设计风格而备受瞩目,它的外观仿佛是山的一部分,充满了自然与历史的交融。
王澍曾经在《中国传统建筑,为什么不过时?》的访谈文章中提到,中国建筑有一系列空间,从人的出生、长大、结婚、生子等,一直到死亡,它不仅要告诉你,你从哪里来,而且会清楚地告诉你,将来要去哪里,在建筑中,人们生活着、传承着。他还经常拿宋代著名山水画家李嵩的一张《西湖图卷》来阐述中国建筑的博大精深与发展体系,从那幅图来看,整个城市都是俯瞰的,能看清楚的建筑大概只有雷峰塔、保俶塔,还有几座大一点的寺庙、城楼的屋顶,大部分建筑都看不见,全部笼罩在树木当中。“美不美?这就是中国的城市,所有的建筑全部笼罩在自然之中,跟自然的山水树木发生关系。”
实际上,这些建筑建设时期正是城市大拆大建的一个时期,我们几乎所有城市包括县城,都是在往“新”上调整,城市在保留历史文化多样性、真实性等方面越来越少,一些城市的整修,本来过去是真的青砖墙,挺美的,整修后全部用青色的面砖贴一遍,这不是保护,这是在毁坏,所以这让我觉得大家对于“文化保护”、对于“真假”越来越不重视,都是在粉饰,这是有问题的,对于这些情况,我希望通过这些旧材料的收集、应用,将过去所凝结的时间、历史给保留下来。这些历史和文化都应是我们要尊重的,需要我们要特别重视和反醒的。
王澍:一位是我国著名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陈志华,他的一生只为古村落,他曾说,没有乡土文化的中国文化史是残缺不全的,不研究乡土文化就不能真正了解我们这个民族。还有一位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童寯,他开启了现代意义上的江南园林研究,从本土文化的角度給我这样的青年建筑师重大启示。还有同济大学的冯纪忠先生,他从设计和材料建造的角度开启了中国当代建筑的语言实践,他们才华横溢,学贯中西,开创了中国现代建筑理论与创作之先河,也推动了中国建筑史发展,他们都对我有很大的影响。